【PBMC人源化小鼠模型介绍】
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人源化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系统人源化动物模型,通过将人源PBMC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细胞功能、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
实验原理
PBMC人源化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缺陷小鼠(如NSG、NOG等)缺乏功能性T/B/NK细胞的特点,通过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含T/B/NK/单核细胞等),在小鼠体内重建人类免疫系统。该模型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周期短(4-8周),但可能因GVHD导致小鼠存活时间较短(6-12周)。
实验步骤
1. PBMC的分离与准备
采集健康人外周血于肝素抗凝管中。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1500-2000 rpm, 20-30分钟),吸取白膜层(PBMC)。
PBS洗涤2-3次,重悬于PBS或无菌生理盐水(细胞浓度调整至5-10×106/100 μL)。
2. 小鼠预处理
辐照预处理(可选):
部分实验会对小鼠进行亚致死剂量辐照(1-2 Gy),以增强移植效率,但可能加速GVHD。直接移植:NSG/NOG小鼠通常无需预处理。
3. PBMC移植
移植途径:
尾静脉注射:最常用,100-200 μL PBMC悬液(5-10×10^6细胞/鼠)。
腹腔注射:效率略低,但操作简单。
移植时间:通常在Day 0一次性注射,或分次注射(如Day 0、7)。
4. 移植后监测
嵌合率检测:
移植后2-4周取小鼠外周血/脾脏,通过流式检测人CD45+细胞比例(成功模型通常>20%)。
GVHD评估:
观察体重下降、活动减少、毛发蓬松、腹泻等症状。
组织病理学检查(肝、肺、肠道等器官的淋巴细胞浸润)。
实验终点:
根据研究目的设定(如肿瘤接种后抗肿瘤效果评估)。
应用场景
- 肿瘤免疫治疗:评估PD-1抗体、CAR-T细胞等疗效。
- 感染性疾病:研究HIV、EBV等病毒感染免疫应答。
- 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GVHD机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