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仑生物 【产品简介】
登革热 NS1 AG 试验是一种快速检测全血/血清/血浆中登革病毒 NS1 抗原的快速色谱免疫分析方法, 有助于登革病毒感染的诊断。登革热是由感染四种登革热病毒之一的伊蚊叮咬传播的。 它发生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感染性咬伤后 3-14 天出现症状。 登革热是一种影响婴儿、 幼儿和成人的发热性疾病。 登革热出血热(发热、 腹痛、 呕吐、 出血) 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 主要影响儿童。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和细致的临床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登革热 NS1 AG 试验是一种简单、 直观的定性检测方法, 用于检测人全血/血清/血浆中登革病毒 NS1 抗原。 试验基于免疫层析法,可在 15 分钟内给出结果。
【用途】
本产品用于快速检测登革热 NS1 早期抗原, 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 15 分钟左右,适用于各类企业及机构检测使用。
【使用步骤】
1. 将未开封的试纸卡和检测样品恢复至室温。
2. 将试纸卡水平放置, 用滴管向试卡孔加入 1 滴待检测样本, 再向孔中滴加 2滴稀释液。
3. 10-15 分钟判断结果, 15 分钟后的结果仅作参考。
【结果判断】
阳性: 质控 C 线紫红色条带出现, 同时 T 线紫红色条带出现。
阴性: 只有 C 线一条色带出现, 检测线均无显色。
无效: 未出现质控 C 线, 表明操作不当或试剂盒已失效。 在此情况下, 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 并用新的试剂盒重新测试。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 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 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 本品仅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 不能确定其含量浓度。
2. 本品也会发生极低的错误结果。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通过专业实验室检测, 进一步确定检测结果
【注意事项】
1、 检测卡请在保质期内一次性使用;
2、 检测时避免阳光直射和电风扇直吹;
3、 尽量不要触摸检测卡中央的白色膜面;
4、 采样滴管不可混用, 以免交叉污染;
5、 如果待检样本出现沉淀或浑浊物, 请离心后再检测;
6、 试验遇到的任何问题, 请与供应商联系。
【储存及有效期】
1、 原包装应储存于 4~40℃, 阴凉避光干燥处, 切勿冷冻
2、 有效期 24 个月 , 有效期及批号见外包装。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病毒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2.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4天痊愈。
3.重型登革热 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检查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2.病毒分离 取早期患者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明确诊断。若在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
4.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但技术要求较高。

联系1-8-6-6-5-5-6-8-9-4-1了解更多产品
